11月4日,复旦大学MPA教育中心组织开展品牌社会实践活动,以“苏州文旅行”为主题,带领师生深入苏州实地调研游学,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打破理论课堂边界,推动 MPA 教育更贴合社会需求、课程更贴近实际。本次活动由复旦大学国务学院副院长张平教授带队,45名师生代表共同参与,成员涵盖 2025级MPA西藏班学生、国务学院国际留学生以及MPA 中心办公室的老师们。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作为本次实践活动的邀请与对接单位,全程提供专业指导与保障,确保了调研活动的高效有序开展。


实践首站落地树山和美乡村学院——这座以“文旅赋能乡村振兴”为特色的示范基地,是苏州探索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协同发展的典型样本。苏州市文广旅局副局长方雪华、对外交流与合作处处长朱胜文全程陪同,带领师生们沿村落生态步道实地考察,重点调研树山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过程中的创新路径:从生态茶园的可持续管护模式,到非遗“树山民俗文化的活态传承,再到民宿集群的乡村旅游运营体系,全方位了解其如何依托本地自然资源与历史底蕴,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文旅生态圈。现场讲解员围绕“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文旅产业升级”主题,结合具体案例分享树山经验: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村民参与的三方协同机制,实现生态效益、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提升,为乡村治理中的公共服务创新提供了鲜活参考。
随后,师生一行前往苏州博物馆,沉浸式感受“让传统与现代对话”的建筑美学与文化传承智慧。在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大家领略了从贝聿铭先生设计的“移步换景”建筑风格,到“吴地遗珍”的特色展览,再到“苏博文创”推动传统文化走向大众的创新模式,师生们纷纷表示:苏州博物馆不仅是文化遗产的“守护者”,更是文旅资源活化利用的“创新者”。苏州博物馆将历史文化与现代设计完美融合的思路,为文旅资源活化利用提供了宝贵范例,也为MPA课程中“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相关内容提供了生动的实践参考。


调研尾声,复旦大学MPA师生来到故宫学院,与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围绕“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公共服务创新”开展座谈。会上,苏州市文广旅局副局长陆锋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苏州市在文旅产业规划、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文旅品牌推广等方面的做法与成效,以及当前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思路。与会MPA师生积极提问,分别就“区域文旅协同发展”“乡村文旅生态发展”等问题与相关负责人深入交流,探讨高原乡村与江南乡村在文旅资源开发中的差异与可借鉴经验;而留学生们则聚焦“文旅国际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等话题提出疑问,现场讨论热烈有序。

此次“苏州文旅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调研+专题座谈”的双轨模式,不仅让MPA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地方治理一线,直观掌握苏州文旅产业发展的实践成果,更实现了“理论知识-实际问题-解决方案”的深度衔接,有效提升了学生分析公共管理问题、设计解决方案的专业能力。同时,活动也为复旦大学MPA教育与苏州市文旅部门搭建了沟通桥梁,进一步推动MPA教育与地方治理实践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课程设置的实践性与社会适配性,助力培养更贴合新时代公共管理需求的专业人才。
(撰稿:吴奇洵 摄影:李雪静 初审:张洪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