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动公共行政学在我国的前行,为了促进MPA(公共管理硕士)教育在我国的发展,2004年 11月12日至11月13日两天,第二届全国MPA论坛在复旦大学隆重召开。这是继第一届全国MPA论坛在北京大学召开后的全国MPA教育领域内、全国公共行政领域内专家、学者之间又一次全面的交流。作为本次论坛的主办方复旦大学MPA教育中心,以及本次论坛的承办方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为这次交流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平台和空间。
(上海市人大主任龚学平同志出席本次论坛开幕式)
第二届全国MPA论坛筹委会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龙永图教授担任名誉主任、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公共行政系系主任、复旦大学MPA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竺乾威教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党总支书记、复旦大学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沈兰芳研究员、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常务副院长、复旦大学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林尚立教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胡雨春副教授担任名誉副主任。复旦大学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MPA教育中心主任唐贤兴副教授担任此次论坛筹委会的主任。刘晔、顾丽梅、朱春奎等老师担任此次论坛筹委会的副主任。参与此次论坛的兄弟院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这是一次规模盛大的聚会。
11月12日上午,本次全国论坛由林尚立教授在复旦大学逸夫科技楼报告厅正式宣布开始。其后,林尚立教授分别介绍了参与此次全国论坛的嘉宾。与此同时,复旦大学校领导、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领导对论坛进行了致辞。国务院人事部领导和上海市人事局领导也为论坛进行了揭旗。这次全国论坛的召开,收到了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东北大学的贺信,他们并向复旦大学MPA教育中心赠送了纪念品。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龚学平同志到会,并对本次全国论坛进行了简短的致辞。全体与会代表和与会嘉宾并合影留念。周汉民教授做了关于世博举办的意义与影响精彩的讲座。
11月12日下午,参加本次论坛的师生就以下六个问题,分别进行了分组讨论。这六个问题几乎涵盖了当今公共行政,乃至政府管理中的各个方面。当然,这其中不乏公共行政中的重点问题、经典问题;这其中也不乏政府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这些问题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也充分体现了本次论坛的专业性以及启示性。这六个问题,是:
(1)公共管理与社会安全专题的讨论;
(2)公共政策与社会发展专题的讨论;
(3)行政伦理与政府责任专题的讨论;
(4)政府改革与治理创新专题的讨论;
(5)全球化与中国公共管理专题的讨论;
(6)MPA教育与管理研讨专题的讨论。
11月13日上午,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党总支书记沈兰芳研究员的主持下,各专题的讨论小组进行了大组的交流和汇报。
(1)公共管理与社会安全专题的讨论。
本组由复旦大学MPA学生葛扬、东北大学MPA学生杨旭主持,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书记李成言、南京大学教授周建国进行专家点评。程宪华、余道勇、沈夏珠、余海虹、薛景建、马铭启、陆惠玲等同学进行了相关的主题发言。
这其中既有关于公共管理与社会安全宏观的把握,程宪华的《社会安全:要求政府职能加快变革》一文就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他指出:25年来的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丰硕的成果和骄人的成就,但是25年来积聚的各种社会的、自然的矛盾也把正处于新一轮快速发展的中国带入一个高风险时期。政府职能的转变在日趋严峻的社会公共安全形势面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在对社会安全危机特点、原因和趋势等相关问题清晰解析的基础上,公共管理才能够有效的应对日趋严重的社会危机。
对于公共管理与社会安全问题的讨论,是从两个层面而展开的。其一是关于城市中公共管理和社会安全问题的研究,这主要表现在余道勇的《从公共管理视角关注“城中村”问题》、沈夏珠的《城市本位立场下的单项度思维》、余海虹的《城区政府债务安全管理问题探析。 在公共管理与社会安全专题中,其他的理论研究成果,还包括:薛景建的《城市房屋拆迁纠纷与化解机制研究》、王鹏飞的《安全生产与优值品、劣质品》、成华丽的《双向拉动缓解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焦建强的《在现代公共管理框架下建构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彭树军的《我国大型城市社区管理创新体制的战略与途径》、陈文的《论直选后的社区管理》以及荣为的《城镇低保户甄别策略研究》等等。
(2)公共政策与社会发展专题的讨论。
本组由北京科技大学MPA学生罗荣、同济大学MPA学生赵佳主持,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彭宇文书记、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孟延春教授进行专家点评。赵琨莹、汪敏、王洪波、刘勇、周华、殷伟敏、王晓东等同学进行了相关的主题发言。
这其中既有从理论层面对公共政策一般理论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汪敏的《有限理性与公共政策》、周华的《循环经济发展阶段与政府循坏经济政策》、王晓东的《全面科学发展观与城市规划》等文章中,又有从实践层面通过案例对具体的公共政策进行的研究,主要表现在赵琨莹的《浦东新区商业发展中心建设管理模式研究》、殷伟敏的《大学城建设的政策分析》等文章中。
当然,在对公共政策研讨的同时,不乏对时代性与前沿性问题的捕捉。这主要表现在王洪波的《经济发达地区城市中学“电子校务”应用状况的调查分析与对策》和刘勇的《浅论如何提高人才对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的作用》等文章中。
其中,赵琨莹的《浦东新区商业发展中心建设管理模式研究》一文,给与会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一问题同时也得到了与会者一致的关注。赵琨莹同学指出:在城市治理中,政府、社会、市场之间存在复杂交错、相互作用的关系。各种理论之间的差异更多的表现为政府介入社会、经济生活的程度方面。但这些研究都集中在宏观的层面上,并未涉及地方政府对具体经济行为的管理,未综合研究地方政府的管理方法,难以对地方政府的决策提供帮助,因此有必要在更小的尺度上进行研究。作者紧紧抓住浦东的开发和开放这一小的点,进行切入。探讨了在浦东开发和开放的新形势下,如何创新机制,在浦东新区商业发展及新上海商业城的二次改造中,建立一种政府、社会、市场互动的模式,最终使得浦东的商业发展到更高的水平,满足社会各阶层的需求,提升浦东的商业服务功能,为建设国际大都市做出贡献。这一问题值得我们给予进一步的思考。
在公共政策与社会发展专题中,其他的理论研究成果,还包括:李海生的《山西省煤炭专项基金政策分析与对策研究》、徐红军的《我国现行增值税存在问题的经济分析》、张正河的《以公共政策角度分析中国民工》、吴恒的《新中国卫生政策价值取向的影响及评述》、复旦大学MPA2003级深圳班课题组的《深圳市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改制的问题与对策》、周庆行、谷诗卉的《从性别角度审视我国公共政策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周凯的《湖南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状况、瓶颈及发展建议》、胡宏的《开发区热的冷思考》以及陈晓春、颜克高的《产权论、超产权论与非营利组织绩效》等等。
(3)行政伦理与政府责任专题的讨论。
本组由复旦大学MPA学生王竞晗、北京师范大学MPA学生张春权主持,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主任陈永明、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章晓懿进行专家点评。李尚军、王鹏、宋春利、陈敏、王静、刘扬、向义海等同学进行了相关的主题发言。
行政伦理相对于公共管理以及公共政策,是一个相对而言较新的一个研究领域。在学术界其理论的研究成果不多,而此次不少学生就这一主题也进行了相关的探讨。李尚军的《公共管理示范与社会信任危机》、王鹏的《上海促进就业政策浅析》、宋春利的《打工子弟学校与我国公共管理体制改革》、陈敏的《粮食安全:政府应负的责任研究》、王静的《轮转型中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对政府公共治理能力的考验》、刘扬的《天津海关廉政保证机制方案设计及其推广研究》和向义海的《深化国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管理改革的战略思考》等一系列的文章都对此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李尚军的《公共管理示范与社会信任危机》一文,从宏观上对公共管理示范问题与社会信任危机问题的关系进行了把握。作者认为,当前我国公共管理示范的常见形式有:懒政怠政、渎职失责、权钱交易、两面行政。而公共管理示范将诱发或加剧社会信任危机的连锁反应:直接导致公共价值的信誉危机;间接从容商业信用危机;加剧人际信任危机;政绩评估不科学与官员晋升博弈不公正;行政机构设置不够合理等。
在行政伦理与政府责任专题中,其他的理论研究成果,还包括:刘骞的《警务人员工作满意的实证研究》等。
(4)政府改革与治理创新专场
在孙立新的《论我国电信网络号资源的有效监管》一文中,作者认为电信网码号支援是宝贵的、稀缺资源,它作为公共资源,还关系到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目前新的电信市场竞争环境下,应该如何加强电信网码好资源的有效监管,调节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是摆在电信监管机构面前的一道课题。作者借鉴了国外监管的经验,从立法以及运用行政、经济手段来实现对电信网码号资源有效监管方面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在政府改革与治理创新专题中,其他的理论研究成果,还包括:周培佳的《政府创新的理念》、彭忠益的《政府领导力探析》、何志东的《有中央集权结构向均权结构转变》、宁华强的《谈公共选择理论的运用及其局限性:以中国税收立法为例》、岁枯荣的《当前政务公开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思考》、鲁兵的《关于行业协会工作者的职业化》、罗蓉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的职能定位与管理创新》、王冬梅、刘建平的《汽车超载现象的经济学分析与治理对策》、柴立强的《中国邮政普遍服务市场化研究》等等。
(5)全球化与中国公共管理专题的讨论。
本组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彭勃副教授主持,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周敬伟进行专家点评。陈艳兵、李新军、黄立波等同学进行了相关的主题发言。
如果说以上四个专题都是从国内的纬度对于公共行政问题的考察的话,那么全球化与中国公共管理这一专题则是从国内、国际两个纬度对于公共行政问题进行了考察。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陈艳兵的《OECD国家绿色税收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李新军的《西方公共政策决策模式研究及对新时期我国公共政策决策的借鉴》。
其中,李新军的《西方公共政策决策模式研究及对新时期我国公共政策决策的借鉴》比较具有代表性,给人以很强的启示性。
在全球化与中国公共管理专题中,其他的理论研究成果,还包括:任丙强的《全球化与公共政策过程》、汪敏的《有限理性与公共决策》、周敬伟的《争取中国公共管理学跨越式大发展:海归学者的一个建议》等等。
(6)MPA教育与管理研讨专题的讨论。
本组由复旦大学MPA中心主任唐贤兴副教授主持,杨跃华、黎民、迟文铁等同学进行了相关的发言。在此基础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兄弟院校的教师代表也进行了办学经验的交流。
总体说来,我国的MPA教育起步较晚,与西方相比,还有很多不完备之处。但是,近些年来,我国的MPA教育也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MPA教育,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入其中。这次论坛把MPA教育与管理也作为专题讨论的课题之一,是很有前瞻性和深远的意义的。杨跃华的《打造公务员培训的旗舰》、黎民的《对打造MPA教育品牌的几?闼伎肌贰⒊傥奶摹抖訫PA项目一些矛盾的探讨》更是从理论的高度,对于我国MPA教育中所取得的成就、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论述。
杨跃华在《打造公务员培训的旗舰》一文中指出:自2001年至今,我国MPA教育完成了第一个教学周期。其间,也伴随着一些困难和曲折,有些问题至今仍然困扰着教育界和理论界,并影响着MPA教育发展的方向和前途。例如,MPA教育在国家公务员培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如何建立“MPA教育与某些职业相联系的制度”,“学历”与“学位”之争的出路何在,等等。如果仅仅站在“当局者”的角度,可能会影响分析问题的眼界和境界。文章得出的初步结论不是“理想的”,也未必是“令人满意的”,但希望是有益的。
黎民的《对打造MPA教育品牌的几点思考》一文同样也是对我国的MPA教育所进行的一次理性的思考。文章以打造MPA教育品牌为着眼点,对相关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作者认为,对优秀生源的吸引力和培养能力是打造MPA品牌的关键,处理好扩大MPA办学规模与稳定办学质量的矛盾,协调好MPA 教育内容与公共部门管理不对称的矛盾,使打造MPA品牌的重要内容。以此为基础,作者就对如何打造MPA品牌提出了具体的几点对策。其一,采取有效措施,增加MPA教育对优秀生源的吸引力;其二,以品质为中心,使得MPA教育走以质量促发展之路;其三,在坚持MPA培养基本规格的前提下,办出特色。这些都具有很强的启示性,值得我们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以推动我国的MPA教育的发展与前进。
11月12日晚上,我院还为来自全国各地师生安排了浦江夜游活动。
会议的第二天,即11月13日上午,先是由学生代表对第一天的小组会议做了总结性发言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公共行政系主任竺乾威教授对上述六方面的小组讨论进行了总结发言。接着,进行第三届全国MPA论坛举办权的竞办演讲,武汉大学获得了第三次全国MPA的承办权。朱立言教授作了论坛的总结发言。
(本次论坛中诞生的MPA旗帜)
这次会议不仅是成功的,而且是饶有特色的。这种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从与会人员来看,人数不仅多,而且来自全国的各个重点高校。参加这次论坛的与会者的人数远远超过了第一届全国MPA论坛的人数,而且与会者来自于全国的各个重点高校,其中不乏有一些来自于走在全国MPA教育战线的师生。其二,从参加此次会议人员的水平来看,不得不说这次会议在全国MPA教育相关的会议中具有很强的权威性。
这次会议不仅是成功的,而且是意义深远的。这种意义具体表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作为本次全国论坛的主办方复旦大学MPA教育中心、这次会议的承办方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举办本次全国MPA教育论坛,是对复旦大学百年校庆的一次献礼。
希望这次在复旦大学召开的全国MPA论坛,能够成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既对于我国的MPA教育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一个及时地总结,对于我国公共行政研究者在公共管理领域所取得的成绩,达成的共识进行一次全面地梳理。同是,也希望这次全国论坛,能为第三届、第四届全国MPA论坛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使得全国MPA论坛越办越好,我国的MPA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我的公共行政教育事业硕果累累,迎来又一个神往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