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7日晚,复旦大学MPA教育中心主办的第34期“天下公共事务论坛”在邯郸校区第六教学楼6412教室如期举行。本期论坛以“基层减负赋能的实践与效果”为主题,汇聚了众多公共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与实务工作者,共同探讨基层治理的新路径与新成效。
论坛由MPA教育中心副主任、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系教授左才老师主持,并特邀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公共行政系教授竺乾威老师、政治学系教授韩福国老师担任点评嘉宾。六位来自不同基层岗位的MPA同学,结合自身的实践经历与研究成果,为与会者带来了精彩的发言。
首先,2024级MPA四班的左迪章同学,分享了“轻装上阵 赋能前行:探究村居减负与赋能导向的基层治理路径”,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优化工作流程、推动信息化建设,提升工作效率,实现基层减负与赋能的双重目标。
随后,2024级MPA四班的周文菁同学,聚焦数字化治理视阈,探讨了“上海市人防地下空间管理减负赋能问题研究——基于‘随申查’项目的开发与使用”。
来自2024级MPA西藏班的邵苗苗同学,则从“小马拉大车”到“好马拉快车”的比喻出发,构建了“结构-技术-行为”框架下的基层减负路径研究。
2023级MPA一班的张莉同学,将关注点放在了基层负担过重背景下的人为因素研究。她通过实地调研与访谈,揭示了人为因素在基层减负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接下来,2023级MPA五班的俞宁宁同学,以自身工作实践为基础,分享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赋能”的经验与成果。
最后,2023级MPA西藏班的耿玉霖同学,探讨了“基层减负赋能政策的实践与挑战”。他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基层减负赋能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点评环节,竺乾威教授和韩福国教授对同学们的积极参与表示了肯定和赞赏,并逐一指出研究中的亮点与不足。竺乾威教授强调,公共管理研究应紧密围绕核心议题,构建完整且合理的分析框架,并选择、优化适合的理论和模型工具,以便对研究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他同时强调了学术表达的严谨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性。
韩福国教授则建议,面对长期存在的难题时,应结合公共管理学科的最新理论,不断尝试从新的视角进行分析。他提倡在研究过程中,既要超越研究本身来审视问题,也要充分运用学科知识,挖掘问题根源,深入思考现象背后的内在逻辑。与会者普遍认同,基层减负赋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以形成强大的合力。
本期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复旦大学MPA学员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思想的平台,也为推动基层减负赋能工作的深入实施贡献了智慧与力量。未来,复旦大学MPA教育中心将继续关注公共管理领域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公共管理人才而努力。